聊聊《彼岸之嫁》原著和影集的差異

Sally Sung
7 min readFeb 7, 2020

--

上個月逛誠品發現《彼岸之嫁》,讀介紹覺得很吸引人,不久看到Netflix釋出的預告,就趁前段時間把小說和影集完食了。

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馬六甲,當時是英國殖民時期,華人移民仍保有許多傳統的文化和觀念,年輕女性須由長輩安排婚姻。主角潘麗蘭出生在母親早逝、父親因病毀容後家道中落的家庭,正值待嫁年齡的她,被當地富商林府邀請,希望她能與死去的兒子天青冥婚。為了改變成為鬼新娘的命運,麗蘭做出很多嘗試,甚至靈魂出竅到陰間走一遭,展現女性面對宿命的覺醒與勇氣。

先說結論,我很喜歡這本作品,只是出版社的書介可能會讓一些期待推理和懸疑的讀者誤會,因為通篇故事最精彩的不是這些情節,冥婚習俗也只是推進故事發展的引子。

撇除這些先入為主的期待,我覺得小說最精彩的是帶領讀者進入一個魔幻又貼近華人生死觀的死後世界,很多陰間場景和物件描述很細膩,畫面感強烈。

影集也成功地將文字影像化,從服裝到道具都能看出製作的用心。只是受限篇幅差異,超過400頁的小說要壓縮成6集的劇本,必然更動部分劇情。雖然不影響故事主線,但若只看影集,結尾女主角的感情選擇就顯得較難說服觀眾。

這裡無意評價原著和影集哪個比較好看,只是覺得談談兩者的差異很有趣,可以看出用文字和影像講故事分別有哪些不同的詮釋方式,以下有雷~

死後世界的樣貌

關於死後空間,影集只有二分為陰間和陽間。但小說提到人死後直接到陰間太衝擊,所以陰陽之間還有「亡者之原」這個中間地帶,林天青就是為了逃避到陰間接受審判,才會賄賂地府判官讓他一直留在亡者之原吃香喝辣。

影集的陰間場景是一片死寂的荒原,小說對亡者之原的描寫則是一個陰間版的馬六甲,和真實的馬六甲有著相似的城市景觀,只是街道比例有差異,同個地點也能同時存在幾棟建築,亡者在這裡可以感受與生前相似的生活感。

劇中華麗的服裝在演員訪談多次被提及,影集裡的陰間亡魂都穿著黑灰色的衣服,天青和麗蘭的服飾更是時裝秀等級的哥德風,具象地表現陰間的魔幻與黑暗。但在小說裡,陰間的亡魂都穿著入殮時的中式壽衣,百年不變的壽衣款式,讓潘麗蘭無法分辨每位亡魂來自哪個年代。

至於許多影評提到的可愛鬼奴隸,在原著是機械般沒有聲音的立體紙人,身體猶如蠟燭的材質,只會聽亡者的指令動作。這似乎比較符合我們對祭品紙紮人沒有生命的想像。

食物也很有趣,影集的美術組仿造腐爛發黑的食物,讓陰間的窒息感彷彿穿透螢幕般讓人毛骨悚然;原著作者筆下的陰間食物,則是切開沒有血、味道很淡,就像我們燒的紙紮食品,做得再逼真,終究少一味。

就空間的呈現來說,影像透過服裝道具和燈光色調等設計,再現一個陰鬱死寂的死後世界;小說則寫出沒有生命又詭譎的複製城,也為華人燒祭品的習俗提出一個有趣的想像與詮釋。

陰間的母親

我很喜歡Janet飾演的母親,她的五官穿上娘惹傳統服飾Kebaya非常合適,與影帝后等級的吳慷仁、黃姵嘉同場飆戲,演技也很自然。

故事開始就提到母親早逝,影集也經常回放兒時畫面,所以Janet出現在陰間時,不會讓觀眾感到疑惑。不過在小說裡,麗蘭卻遲遲無法在陰間遇見母親,直到混進林家當幫廚一段時間後,才發現母親就是廚房那位年邁的老僕人三姨。

為什麼年輕的母親在陰間會變成八旬老婦呢?原來母親死後曾拿青春容貌與惡魔交易,只為在數年前那場天花保住兒時麗蘭的性命,天花的詛咒來自一位對潘家懷恨在心的亡魂。影集刪去母親面容變老的橋段,大抵為了讓觀眾更容易進入劇情,不會有換人演的突兀感。

這段母女相認是小說很精彩的情節,作者沒有給出圓滿的結局,幾次相處麗蘭始終沒有認出母親,最後母親的亡魂也仍然困在陰間無止境的勞動。就一本面向西方的小說而言,作者用很多精彩的橋段詮釋了華人善惡有報的因果觀。

誰殺了天青

影集裡殺了天青的人是伊莎貝爾,小說裡的兇手卻是燕紅。燕紅是影集艷紅這個角色的原型,燕與艷一字之差,呈現在角色性格的差異。

影集的豔紅形象冷豔潑辣,總是穿紅衣服、塗鮮紅唇彩,很容易讓觀眾認為她就是兇手。小說裡的燕紅性格沒這麼張狂,是二房的女兒,名字的燕字象徵她自由戀愛的勇氣,由於母親自殺和長期受大房欺壓,才失手毒死天青。

因為先看小說,所以看影集的時候一直有上帝視角,最後發現伊莎貝爾才是兇手的反轉令人印象深刻。

伊莎貝爾在小說只有出現在天白的夢境,是一位他在香港迷戀的混血女孩。影集賦予這個角色新生命,讓她來到馬六甲,成為天白的未婚妻。紀培慧的詮釋是一大亮點,破除某些稚拙時代劇的混血角色說話總要洋腔洋調的迷思,紀的演技和口條都讓人感到舒服,這部戲的選角真是厲害。

沒出現在影集的要角

小說裡有個影響劇情的關鍵人物:劉芳。這位長年流連在凡間、每晚入夢騷擾情郎的亡魂,因為沈醉於夢中與情郎共度的時光,即便當年的情郎已經成為老爺爺,她還是日日吸取對方的陽氣,漂流在人間當餓鬼。她向麗蘭解釋了許多陰間的規則,有條件地帶麗蘭到亡者之原,才開始後續一連串的劇情。

因為刪去劉芳這個角色,影集略過一個重點 ——靈魂出竅太長時間,昏迷的身驅可能被其他亡魂佔據。

小說後半段,麗蘭回到陽間後想進入自己的身體,卻發現被劉芳強占了。裝進劉芳靈魂的麗蘭身體,變得囂張跋扈、不時搔首弄姿。更糟的是,與麗蘭締結婚約的天白,完全沒發現麗蘭像變個人,甚至和裝著劉芳靈魂的麗蘭非常契合。

旁觀這一切的麗蘭,除了對天白失望,也逐漸明白過去的曖昧是帶有美感距離的幻想。因此當她趕走劉芳、回到自己身體時,才會在經歷一番掙扎後決定放棄嫁入林家的安穩未來。

改編後的劇本因為缺少這段心路歷程,導致最後麗蘭拒絕天白的動機更像是純粹的逃避婚姻。也因為天白這個在小說裡有些陰暗面的角色,到了影集就變成完全的大好人,觀眾才會對結局更感困惑,也較難看出麗蘭在這段經歷後的成長。

總體來說,我覺得影集還是改編得很好看,在既有的龐大敘事下,拉出一條清晰又吸引人的主線劇情,加入神婆打小人、道士觀落陰等小說裡沒有的民間習俗,讓故事更鮮活有趣。雖然一些角色在刪減情節後性格刻畫變得較扁平;但新的劇本也為麗蘭父親、伊莎貝爾這些原本沒占太多比重的角色,重新賦予了靈魂。當成兩個獨立故事看的話,都是很精彩的作品。

看完小說和影集好想念去年在馬六甲的旅行,那幾天吃了當地特色的沙嗲碌碌、亞參叻沙,走進許多華麗的娘惹建築,真是快樂的回憶啊。

想起馬六甲的暖陽,台南入夜的寒風似乎也沒這麼惱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