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媽媽的玉米田

Sally Sung
3 min readJan 13, 2020

--

週六投票日,阿雯約我投完票去泰國廟聊天,一整天等開票真是太焦慮了。

投票日的泰國廟很冷清,裡面多數是沒有投票權的泰國移工,有身分證的泰國媽媽們都各自投票去了。一位泰國大哥看著焦慮的阿雯,開玩笑地問要不要用100元打賭2號3號誰會贏,我們聽了啼笑皆非。這些平時喜歡買彩券的泰國朋友,大概還能從今天的選舉結果得出一串必勝數字吧。

待在冷清的廟裡也沒意思,師父Neng開車載我們和三個泰國小哥去新市的玉米田幫忙農活,那是一個泰國媽媽的農田。

泰國媽媽不靠耕種維生,種玉米是為了領活化休耕農地的政府補助金。玉米是很好照顧的作物,平時不太需要施肥灌溉,偶爾泰國廟的人會來拔熟成的玉米和玉米筍回去料理。

農地留有一小部分耕地種南薑和香茅,我才明白泰國廟那些源源不絕的香料從哪來,原來都是自己種的。

剛萌出的香料新芽和雜草長得很像,我走進農田,一直被師父Neng提醒不要踩到芽苗。師父和三個泰國小哥熟練地拿起鋤頭翻土,他們在泰國老家都是務農,懂得基礎的耕作技巧,泰國媽媽一個人忙不過來時,會請他們來義務幫忙。

在玉米田幫忙農活的師父和移工,泰國媽媽在田邊指揮

望向玉米田,我想起平路的〈玉米田之死〉。小說裡的玉米田,隱喻的既是結實纍纍的美國夢,也是故鄉那片肥美的甘蔗田;是對國外生活的嚮往,也是對原鄉難捨的鄉愁。

或許這些來幫忙農活的泰國移工,也能在這片玉米田感受到與家鄉相似的生活質地,勾起幽微的思鄉情懷。

泰國媽媽帶著引水的農人大哥來灌水,很快就流成一道渠,這時也差不多到了開票時間,眾人有默契地打開手機看即時開票影片。

「蔡英文的票比較多欸」泰國媽媽語氣略帶失落的說。

「喔很好啊,我們都投蔡英文」阿雯輕盈地回答。

「喔是喔……我投宋楚瑜」說完,泰國媽媽自己也哈哈大笑起來。

在這片被斜陽映照得黃橙橙的玉米田,我突然感受到生活在台灣最珍貴的自由,就是可以和政治立場不同的阿姨並肩,各自為開票結果大笑或捶胸頓足。

民主的重量,大概就是像我這樣土生土長的台灣囝仔和婚姻移民來台的泰國新住民媽媽,同樣擁有等值的一票,可以一起決定台灣的未來。

天色臨暗,隨著開票數字逐漸增加,台南各處鞭炮聲此起彼落,整座城市彷彿提前迎接新年。我和阿雯各自拎著一袋滿滿的玉米,和阿得相約市區的廟口吃燒烤。

晚風徐徐,隔壁桌的人也在看開票,我們三人笑著互相說了聲:「還好,民主還在,自由還在。真好。」

--

--

Sally Sung
Sally Sung

Written by Sally Sung

手搖杯成癮,一年四季夾腳拖。 Email: sallysung0418@gapp.nthu.edu.tw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