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的青蚵仔移工

Sally Sung
3 min readDec 16, 2019

--

人人叫阮是青蚵仔嫂,欲吃青蚵仔喂是免驚無。— 台灣民謠<青蚵仔嫂>

現在蚵棚不只有青蚵仔嫂,還有來自印尼的青蚵仔移工。

養蚵是辛苦的產業,台灣年輕人待不住,老一輩體力無法負荷,很多安平的蚵農都開始聘請外籍移工一起下海採蚵。

身為台南安平人,平時不知道要吃什麼的時候就是牛肉湯、蚵仔煎和鍋燒意麵三種輪流吃。我曾在家附近的蚵仔煎小吃店看過兩個印尼移工用餐,老闆人很好,主動提供生辣椒和印尼辣醬。

前幾天被拎去安平養蚵業移工的宿舍,一戶外觀普通的民宅,進門就看到牆上的神主牌和佛像,住戶是七個來自印尼的穆斯林大哥。他們分別為不同蚵農工作,蚵農彼此是熟悉的鄰里或親戚,一起租下這棟民宅給移工住。

窄窄的客廳,兩個蚵農老闆來串門子,積極的嘗試跟這群移工比手畫腳聊天,言談間有種屬於漁村人的樸質。我沒去過蚵棚,不過看著移工們比劃工作的姿勢,好像常常要彎腰拉繩子,養蚵真的是很辛苦的體力活。

桌上放著一大盆移工料理的淡菜,是蚵農老闆教他們抓的海味。台灣料理淡菜會用米酒、蒜頭、九層塔去腥,印尼移工們則是以南薑和香茅做辛香料,加上大量的辣椒,涮嘴又下酒,一下子就吃完了。

宿舍裡有三個移工待過庇護中心,上一份工作在基隆港的漁船。會到庇護中心的移工多半都曾經歷不愉快的勞雇糾紛,不知道他們以前的雇主如何,希望現在的老闆能讓他們感受到安平人特有的熱情。

客廳理所當然的出現一把吉他,七個當中有兩個人會彈唱,輕輕撥弦,彈的歌嘛,理所當然是移工神曲~我們不一樣。

常有人開玩笑說原住民和印尼移工的外貌容易搞混,我覺得是因為在他們多數人身上都能看到某種不受拘束的從容,這樣的氣質是靠天生的音樂才華撐起來的。

晚上幾個移工興致勃勃的說要去舞廳玩,入場費500元。蚵農老闆聽到也沒有阻止,只是一直提醒要多存錢啦、不要花光了。這裡的宿舍沒門禁,雇主不干涉員工的下班活動,這種自然而然的尊重,讓我在旁邊偷看到莫名感動。

我沒跟著進舞廳,有點累。在上一個訪談被交付的故事還沒能好好寫出來之前,現在還沒辦法專心記錄另一群人的生活。可惜了整間宿舍的移工和來串門子的蚵農老闆,各個都是問一句說十句的訪談寶藏啊。

就先把短暫的養蚵移工宿舍做客記寫到這裡吧,筆記本寫完一直沒買新的,Medium是我最近的記事本。

--

--

Sally Sung
Sally Sung

Written by Sally Sung

手搖杯成癮,一年四季夾腳拖。 Email: sallysung0418@gapp.nthu.edu.tw

No responses yet